EN

孩子不能自律,总是失败,那是因为你没教会孩子这种“微自律”


2021-03-02 09:21  肯定式教养  浏览量:304

本章是《如何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第15章。一个人的优秀程度基本等同于自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之前的专栏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自律的3个环节:觉察——思想斗争——反应。对于如何在“觉察”环节提高孩子自律,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说了,感兴趣可以翻看8-14章专栏内容。本章我们将继续介绍自律的最后一个环节“反应”,如何在“反应”阶段操作,从而提高自律成功率。

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两个孩子,给自己设计了不同的自律目标:孩子A的计划每天晚上阅读1小时,而孩子B的计划是每天晚上阅读5分钟。那么问题来了,哪个孩子更容易实现自律呢?

答案很明显,孩子B显然更容易实现自律,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而孩子A大概率坚持不了一周。因为1个小时的阅读,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造成失败的因素太多了,因此,即使孩子A有很强的自律能力,他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自律失败。相反,对于孩子B来说,5分钟的自律就简单多了,几乎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毕竟谁都可以抽出5分钟的时间来,因此也就更容易保持自律。

也就是说,当进入自律的第三阶段“反应”阶段时,自律行为越简单,难度越小,我们也就越容易实现自律。

保证“反应”阶段成功的根本——降低难度

我们先不说孩子,先说说自己,你回顾一下自己的自律行为,是不是很多时候你的自律失败就是因为你一开始就设定了太高的自律目标?制定了太多的自律计划?假如让你重新设计一番,设计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自律目标,你的自律成功率是不是瞬间提高了?

比如说你原本计划每天晨跑半小时,你现在改成晨跑5分钟;你原本计划每天读半小时书,现在改成读2页书;你原本计划每天练字20分钟,现在改成练字2分钟……

重新设定自律目标后,现在让你再来自律,你的自律成功率是不是大大提高了呢?是不是变得更加自律了?

跑步半小时不行,难道5分钟还做不到?每天读书半小时做不到,但是每天看2页还做不到?练字20分钟做不到,练2分钟还做不到?

很明显,这样的自律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失败的,因此也就更容易实现自律。

有的朋友可能会疑问了:这样做固然是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律成功率,但是这样的自律行为有何意义?

每天跑步5分钟,看2页书,练两页字……这样的自律行为,即使实现了,对人们又有多大的帮助呢?给人带来的进步太少了,做跟没做没什么两样。

有这样的疑虑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切实地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你想的跟你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1、获得自律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要知道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遵循循序渐进原理的,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设计很高的自律目标并实现固然很好,但是这不现实,人们大概率会失败。只有设计难度小的自律目标时,人们才更有可能实现。

尽管自律目标很小,我们很容易就实现了,但是当我们每次都做到自律时,我们就会从自律行为中获得成就感,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自律的人,对自己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因此会设置更高的自律目标,进一步提高自我能力。这样脚踏实地,一步步的才是正确的成长方法。

2、习惯化

我们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说过,自律的最终结果是习惯。

我们一开始每天靠自律去刷牙,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之后,刷牙就成了一种习惯,不用再依靠自律了;我们一开始晨跑要靠自律,但是跑上一两个月后,晨跑就成为一种习惯,早上不跑步就不舒服……

因此当我们不断重复做到自律时,自律行为就会演变成一种习惯,不需要我们去调动自我意志力来克服本能,我们就会习惯性地遵守。一旦成为习惯,我们就不再是跑5分钟或者看两页书了,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多坚持,带来的改变也就会逐渐放大。

3、一旦开始,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付出更多

这种小的自律目标就像把你导入新的道路,而你一旦驶入,就会不由自主地沿着道路不断渐进。

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因为你一旦进行某个行为时,你的各个神经组织、大脑、器官等会协调配合,达到一个协调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最省力的,人体有保持这个平衡状态的惰性,因此人体不愿意打破这个平衡状态。就好比你坐着就不想起来,一旦读起书来就不想停下,一旦走起路来就不会想坐下……这都是人的惯性。

所以,尽管一开始我们设置了小的自律目标,但是当我们一旦开始,人体调整到了相应的状态,就进入了一个惯性状态。这时你原本跑5分钟,你就可能跑15分钟甚至30分钟,原本看2页就可能看10几页……所以,尽管自律目标小,但是带来的改变却并不小。

微信图片_20190823090209.jpg

冀教育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输入分数,一键匹配录取院校
  • 河北招生政策 挑大学 选专业 选科指导

—————————其他方式登录————————